聚羧酸減水劑單體作為第三代高性能減水劑,為滿足不同的混凝土技術性能要求,常與少量的緩凝組分、引氣組分、消泡組分、粘度改性組分等復配后使用。然而,夏季溫度高,加入緩凝組分(如葡萄糖酸鈉、蔗糖)的減水劑容易發生變質,嚴重影響使用效果。如何解決呢?
(一)變質現象及原因
聚羧酸減水劑單體變質初期,液面有淺色絨毛狀或棉絮狀的菌斑,進而發展至呈離散島塊狀的漂浮物,并不時有串狀氣泡冒出;變質嚴重時,菌斑會布滿整個液面,溶液中呈現出濃綠色、褐色、黑色的懸浮物,并伴有腐敗的酸臭味氣體生成。這種變質主要是由霉變作用引起的。
聚羧酸減水劑單體變質主要由所復配的葡萄糖酸鈉引起。工業化生產上普遍采用黑曲霉發酵制取葡鈉。黑曲霉發酵結束后會產生大量黑曲霉菌體殘渣,其濕重是葡鈉溶液總量的2%-3%。黑曲霉菌渣中含有營養物質和多種成分。在葡鈉的生產中,若生產控制不嚴格,難免會有葡萄糖、黑曲霉的殘留,這也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營養。在適宜的自然條件下(營養物、溫度、濕度、氧氣、pH值),微生物具有驚人的繁殖速度,大約(20-30)min內就可以繁殖一代。當極為鮮見的繁殖條件一旦偶遇并相互疊加時,“霉菌爆生”現象即出現。變質了的減水劑發黑,就是由不合格的葡鈉產品中的黑曲霉發酵引起的。
另一方面,聚羧酸減水劑單體的霉變也與其儲存環境有關。較高溫度會加劇大分子鏈的運動,一旦超過化學鍵的離解能,就發生鏈式分解、無規則斷裂和熱分解等,導致聚合物的劣化速度加快。同樣,溫度越高,微生物的活性也越大,減水劑的霉變速度也越快。
也有文獻顯示,不當的存儲條件,比如存儲空間溫度上升嚴重,不通風,又潮濕,導致大單體融化,并且單體局部溫度過高,使其加速相關單體的重排反應,導致大單體雙鍵量下降嚴重,性能劣化嚴重。
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問題請和我聯系刪除!